回想刚刚过去的2019年,大多数人还会有些“心惊肉跳”之感。
中美贸易战风起云涌,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民营企业的投资增速也出现下行。有些行业遭遇“寒冬”,有些行业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有些行业还在等待起飞的风口。
对应在职场中人的身上,有些人在逆风奔跑,有些人在切换跑道,有些人徘徊不前。
日子有时会很难过,读个MBA,会有帮助吗?
这次我们同样找到了四位同学,这四位同学平均有10年的从业经验,在MBA项目刚刚入读半年,只是整个职业生涯5%的时间。而这5%时间上的付出,会对当下以及未来的10年,20年有何影响?让我们一起开看看——
故事1:人不活一个点,人活起伏
2015年,@2019F 李晓迪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了“合乎体育”——一家专注于为企业设计体育类团建拓展,并涉及体育场馆和品牌赛事运营的专业机构。
可当时,相关行业规模只有现今四分之一,这意味着所有人都是先行者,没有特别好的经验可供复制。而优秀员工跳槽、市场定位不清晰、营销策略产生重大偏差…每一条创业公司的死签都曾被抽中过。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候重新出发,梳理商业计划,参加了杨浦区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启动资金和租房补贴,使得她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开拓市场,合乎体育终于生存下来了。
“人不活一个点,人活起伏。”李晓迪特别喜欢这句源自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话,当然,把它套用在合乎体育上,也恰恰好。处于上升期的企业,对外如何树立品牌?对内如何管理好30多人的团队?在新一轮生死签面前,李晓迪选择来到上财MBA。
而明确的目的性也让2019下半年成为了李晓迪工作后最密不透风的半年——通过核心课程增加知识储备和对商业现象的理解;积极参加校友活动,向过来人请教管理经验……她的规划已经延展到了2020年暑假,计划参加海外游学,领略世界前沿的创业思维。
截图自李晓迪朋友圈
回报也很明显。2019年9月,某大型互联网公司计划组织一场有意义的千人团建活动,李晓迪从MBA所学和自身感悟反思:快速扩张的公司最需要传承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企业文化。想通了这一层,方案的脱颖而出自然水到渠成。
“提案修改了12稿,每一稿都在反复推敲,直到终稿提交的前一晚,我们团队还是推演到凌晨2点。”李晓迪还记得走出公司的那个夜晚,看到四周写字楼的灯光星星点点地亮着,于是跟共同奋斗的团队伙伴说:“这才是上海,要充满想象力,要野心勃勃。”
有野心的人,才不会拘泥于活在一个点上。人不活一个点,人活起伏。
故事2:方向盘在手里,路在心里
这两年,对全球汽车上下游产业而言,都不好过。
尤其是2018年,狂奔多年的中国车市踩了一脚急刹车,2019年汽车销量持续下滑,2020年也将是对汽车行业充满挑战的一年。
所谓闻鼙鼓而思良将,闯激流、越浅滩,想要帮助企业越过行业寒冬,最需要的是攻城拔寨的猛将和有胆有识的干将——这也正是@2019P5 王翔所扮演的角色,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的他目前就职于某知名外资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负责亚太工厂的长期战略规划。
“行业发展复杂的变化前景下,工厂如何调整策略,适应市场的要求,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王翔并不喜欢一味强调“跌”、“降”等字眼,“汽车行业在经历了长久的高速发展后,正处于一个调整期,这也是真正考验各个企业实力的关键期。”
企业的成功与否,一切都由市场表现来决定。就好比菜已上桌,有人拿长筷子,有人换大勺子,能吃多少各凭本事。
“关于工厂的战略研究,很重要的一点是商业意识培植和全局观打造。”这是王翔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攻读MBA最主要的诉求。“通过合理安排,我尽量平衡学习和工作,这半年我扎扎实实学到了不少知识并尝试学以致用。譬如说接到研究任务时,不能局限于制造环节研究,要站在决策层角度思考为什么这样做;通过商务统计课程的学习,让我在研究中渐渐懂得该如何取样,如何更加深入分析数据从而支持结论的推导;还有就是通过各行业同学的交流,让我对国内工业产业链、金融领域都有了新的认识。”
提到造车,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艰辛和容不得丝毫马虎。其实学习如同造车一样,一味追求速度很难走得长远。“现在的学习节奏很合适,而MBA两年半的时间我认为刚刚好。”王翔很满意现在的状态。无论是车企还是造车人,重要的都是找准自己的赛道,把方向盘牢牢握在手里,路自然而然就印在了心里。
故事3:生不逢时?生正逢时!
2019年是新医改“二次出发”的第十个年头,也是@2019P2 卢豪所在的医药供应链行业竞争尤剧的一个年头。
两票制的推行使得药企收入普遍提升,但是激增的销售费却反向吞噬了利润。早在2018年,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12.7%,亏损总额同比增长15.6%——两个简单的百分比直观解释了何为“流水在涨,亏损不止”。
“多数药企的本能反应是降低供应链成本,将渠道下沉至终端和医院。”卢豪回忆道,但现在专项大型物流企业的杀入又埋下了深深的伏线,“市场充分竞争,很难说它们是搅局者还是颠覆者。”
显然医药流通业的洗牌远未结束,今日你尚能“鱼水相依”,明日就不得不“与鲨共舞”。
“做了7年供应链,政策、技术、服务……行业的天翻地覆有时会让我不知所措,是不是有点生不逢时?”卢豪曾这样自嘲。可在拜耳医药供应链总监看来,这正给了卢豪打磨自身的条件,而想要成为一名高端的行业复合型人才,他还差那么一点“因缘际会”。
截图自卢豪朋友圈
“这个际会,我在上财找到了。”显然MBA为卢豪带来了极大的愉悦,“学员的构成太多元了,我可以和来自14个不同行业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学习讨论,大家的想法和执行力远比学生时代来得成熟和果断。”最重要的是通过《领导力与组织行为》的学习,他开始以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并充分调动公司资源,并运用《管理经济学》的知识以经济学角度汇报项目进展,做好损益评估……越来越多的经验正输出成为同事能够执行的方案。
“还觉得生不逢时吗?”面对最后一个问题,卢豪笑了。他曾在工作第一年获得所在企业中国采购中心最佳新人称号,也被同事和同学贴以“好学”、“可靠”、“应变能力强”等标签。或许从一开始,答案就是否定的。
故事4:我们各自努力,最高处见
300公里,是南京到上海的距离,也是@2019WF 范玥从家到369的距离。
“每周五晚我会乘坐G7295次高铁,从南京南到上海站;周日乘坐G7022或G18踏上回程。四个月来风雨无阻。” WF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北京、南京、郑州、成都、福州……单从距离而言,范玥并不是最远的。
截图自范玥朋友圈
本科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后,范玥回到了南京,就职于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某证券公司。随着资本市场改革“蹄疾步稳”,券商迎来了重大利好。目前,金融业最大的变革是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崛起、发展和完善,但这要求从业人员拥有极强的学习和自我迭代能力,现有的业务经验可能在马上就是去时效性。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范玥来到了上财MBA金融投资班。
“我在WF班同学身上找到了久违的熟悉感,这是一股气。言语很难描绘,内在驱动力强?对自我要求高?……都不能全部概括。而正是这股气,把大家凝结在了一起。这里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一批金融从业人员,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会从财务、营销、战略等多种视角来分析产出、风险和效益。这种体验只有在MBA课堂上才会有。在满满的收获面前,异地求学从来不是问题。”而且在老师和同窗的影响下,范玥决定加入CFA大军,为自己专业能力增添一张背书。
有人曾说,读了MBA,改变顺理成章,不变,却比改变难一百遍。“而正是这一点一滴良性的改变,让我们逐渐脱胎换骨。当然我并不指望这在两年内就能完成。”因为范玥觉得,学习和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儿。她更愿意把MBA的经历比作一次核反应——为人生带来稳定而长久的动力,就像让航空母舰远涉重洋,让这个世界灯火通明。
“能与大家在这里遇见,幸运极了!”采访的最后,范玥如是说道,“我们各自努力,最高处见!”
无论是行业形势,还是技术变革,我们总习惯从宏观角度去看待这场潮水。
而如何从微观层面把握个体命运?
乃至扬起潮流的风帆,实现更高层次的职场和人生价值?
以及,
MBA究竟在这当中能为你我带来什么?
相信读完上面4个故事,你心中已有了答案。
最后,引用奥黛丽•赫本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当然不会试图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