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在Rotman拍下这张照片,已经过去六年了。最近,我收到了多大寄来的圣诞贺卡,感谢我为校友会做出的贡献。这段缘分持续了这么久,是我原本没有预料到的。
在我申请MBA的那个年代,有本书很火,叫做更好的自己,是位在美国读了MBA的女生写的。这本书一直在我的书柜里,经常会拿出来翻一翻,想想自己的经历,总是会得到一些启发。
当这本书再版的时候,作者增加了一个章节,名字叫后来,读了MBA后怎么样了呢?五年后,十年后,作者介绍了几个毕业不同阶段的人的经历和故事,而我正好处于可以回答前一个问题的阶段。
读MBA会让人产生谜之自信。每天与睿智的教授打交道,聆听CEO和诺奖得主的讲座,关心全球经济的波动,确实会让年轻人拥有不同一般的自信。后来呢?毕业后,回到工作岗位,大部分人都要从相对基础的工作做起,而不是直接去参与制定公司的战略,或者运作大额的资金调配。在毕业前五年,我们的自信心会稳步下滑,直到调整到回归点,reversion to mean,进而可以理智地平和地认清自己的真实能力。
功不唐捐。回归到理智状态后,扎实的积累会逐渐孕育出向上的潜力。从第六年开始到第十年,我们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回忆起MBA的课程内容,那些日渐模糊的记忆反而会逐步清晰起来。与此同时,我们的自信水平会跟着缓慢提升,但不再是谜之自信。
以我的MBA同学的经历来看,有些人会在一家公司往上发展,有些人会跳升到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在职业发展上都有明显的上升态势。在承担更大的职责时,MBA传达的知识和理念就会更加深入大家的日常工作和思维模式里。当有机会跟C-level的人沟通时,我们会更加熟练地使用那些MBA专属词汇,呈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
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工作要求的知识面和深入程度日渐加深,总是有需要回炉再造的感觉。在毕业后的第六年,我读了20本英文原版书,很多都跟读MBA所接触的知识有关,让我更新了思维方式,也开阔了视野,等于是为自己打造了专属的定制的后MBA课程。
那些曾经学过的课,比如创新管理,投资,Corporate Finance,战略,并购,风险管理,领导力,等等,都以新的形式出现在了我的生活里。在大脑深处蛰伏许久的概念又重新活跃起来,像老友重逢一样,带来智力上的冲击和喜悦。当在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我会深刻地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但也庆幸自己在MBA阶段打下了基础。
温故知新,知识沉淀下来后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而教授们的金句总是回响在我的耳边。哈佛会计博士出身的印度教授,在最后一节课告诫我们,要Differientate Yourself,可谓是闪耀着智慧之光。
为什么会计教授要我们记住这个呢?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越来越觉得有道理。公司要发展就必须要打造核心竞争力,个人要发展也必须利用独特的优势,才能在有诸多资源局限的情况下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回顾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一般人很难有完美的配置,要么在智力上平平,要么在学校背景方面一般,要么在职业发展上错失很多机会,读MBA是让我们在配置上做出了相对的提升。读完MBA后,我们在各方面会有所完善,但依旧还是不完美,需要在自己有优势的领域持续积累和精进,需要Differientiate yourself。
上次在中加商会的圣诞派对上,我碰到了一个校友,她是2003年左右在Rotman毕业的,整个人的状态很好。我非常期待自己在若干年后可以回答后一个问题。
A giant leap starts from a small step,英国女王在今年的圣诞讲话里,说出了这句充满哲理的话。职业发展的跃升都是基于每一个小小的脚步,在MBA毕业六年的时间里,我们都是在慢慢前行。
祝大家2020年有更大的进步。